西昌,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
温柔的月,落入了浩瀚的邛海,夜色如水;巍巍的古城,诉说着五百年悠悠历史,厚重雄俊;偌大的文创基地,彰显着浓浓的民族风情,韵味十足;火爆的康养游,吸引着大量“候鸟老人”,避暑越冬……
西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璀璨明珠,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西昌的“名堂”不言而喻,优势在山水,特色在人文。
山水相依春醉人
山水有“名堂”:一城青山,半城湖韵
西昌,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邛海一碧万顷,泸山葱郁秀美,邛海、泸山相依相融。
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全年多天的日照,让西昌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城、月亮城;年均湿度61%,干湿季节分明,邛海一碧千顷、湿地星罗棋布、森林连绵起伏;海拔米,是世界公认最适宜人类旅居的海拔高度;国家森林城市,拥有全球最大飞播林、全国最大城市湿地,负氧离子浓度达国家Ⅰ级,被誉为天然氧吧。
西昌,四季有花海,蓝花楹、刺桐、樱花、澳洲火焰木、黄花风铃木,还有四川省最大的盆花生产基地——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的各种精品盆花……
暖风四月,盛放的蓝花楹是西昌一道最浪漫、特别的风景线。蓝花楹,寓意“在绝望中等待爱情”。漫步街头,采风团总能与一阵阵蓝紫色的花雨不期而遇。花雨下有纷至沓来拍花、自拍的游客,还有那穿着汉服的女子和专注的摄影师……
温度、湿度、海拔高度、洁净度、养生度、优产度、民族文化热度“七度”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拥有全国首批四川唯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3A以上景区10个、乡村旅游景区18个,是阳光度假绝佳目的地。
特色人文有“名堂”
西昌,有14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是全球唯一能够玩火的城市,彝族火把节是世界文化瑰宝,被沿袭千年。年前,明代著名诗人杨慎路过西昌夜宿泸山,写下了“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绝美诗句,火把节盛况可见一斑。
西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重镇,据史料记载,在西昌境内,一共有11个古城遗址。其中,始建于明代的建昌古城至今保存完好。走进建昌古城,灰墙绿瓦、雕梁画栋、石刻斗拱,诉说着西昌悠悠五百年的历史。
吕延均
摄
除此,西昌拥有全球唯一奴隶社会博物馆、全球最大暗物质实验基地,是驰名中外的航天城,还有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丰富的人文资源。
年,西昌开启“铂金十年”的跨越新征程,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名,推出“七彩西昌·阳光水城”的新定位。
“七彩,是指西昌最美的阳光、四季的花海、灿烂的人文;水城,是指西昌‘一湖四河’、湿地若干。”西昌市委书记李俊说,76万西昌儿女将以山水为底色,人文为笔墨,绘就一幅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
“旅游+”下活全域棋
小桥流水康养家,青砖黛瓦复古樯。走进邛海西南角的邛海康旅小镇,“激情岁月”主题别墅里传出阵阵欢笑声,那是周边来度假的“候鸟老人”们正怡然自乐得打着麻将。
这里的度假养生别墅群根据不同需求,设置“致青春”“邛海记忆”“激情岁月”等多个主题,还配备了医养中心、太极训练基地、油画写生基地等。
“淡季的时候多元住一天,还带三餐。进入四月,小镇养生别墅几乎客满,国庆、春节更是一房难求,至少提前一两个月预定。”邛海康旅小镇董事长刘永梅介绍,这里本是拆迁群众的安置房,因为房间富余,开始发展康养旅游。几年来,通过自营做标杆、公司+农户、公司+公司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已具备多个床位的接待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提高到元。
邛海康旅小镇是西昌“旅游+康养”的冰山一角。据了解,在文旅康养招商会上,西昌签约项目8个、签约资金.3亿元;年以来签约文旅康养项目42个,落地资金.3亿元,意在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然而,“旅游+康养”也只是西昌“旅游+”的一个生动缩影。与之同步发展的还有“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研学”等。
“旅游+体育”成为近年来西昌的一大亮点。每年举办的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帆船赛、环邛海全国自行车赛等20余项体育活动,已成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
“旅游+农业”“乡村十八景”应运而生,成功打造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茅坡樱红、螺岭彝风、红莓人家、大箐彝韵、火舞彝寨等十八个乡村旅游景点,月月办节,月月火爆。
“旅游+文化”,建成安哈彝寨、大箐彝寨、火舞彝寨、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昌古城、礼州古镇、知青博物馆等一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节点。
“旅游+研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等十余家院校及机构合作,建立“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换季办公基地12个。
如今,西昌市已经形成了每年超过0万人次的生态湿地游热点、万人次的民族风情游热点、万人次的乡村旅游热点、万人次的古镇文化游热点、万人次的红色文化游热点。年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旅游+”正在成为发展新引擎,撑起西昌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西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是四川唯一百强县。
一石激起千层浪,“旅游+”激活了西昌全域旅游这盘棋。
借势发展谱新篇
4月29日,首批十个天府旅游名县正式公布,西昌名列其中。这是西昌旅游发展史上的第四次借力借势,实现跨越发展。
长期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不断以项目带动,持续发力,发起四轮攻坚,夯实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根基。
6年借力借势全省冬季旅发大会,投入16亿元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年借力借势建州60周年,投入20亿元实施重点旅游项目12个,进入中国旅游城市榜20强。
年借力借势全省国际文化旅游节,投入18亿元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年借力借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启动项目33个。
与此同时,近年来,西昌还投入5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投入20亿元建成乡村十八景、慢行绿道65公里、城市公园4个、自驾营地3个、生态旅游示范村16个、示范街16条、厕所个,建成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在全国首创景区网格化治理模式,组建“西昌格格”网格队伍0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优秀创新城市。
而未来,西昌将继续以项目带动,创造全域旅游美好未来。总投资亿元的安宁河长廊20公里示范段已动工,希尔顿、英迪格、香格里拉等精品酒店即将落户,此外,将建国际口岸机场,而到昆明和成都的高铁也将陆续开通。
砥砺西昌,锐意进取,将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西昌样板。
素材来源
西昌发布
综合整理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