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是一个小镇。小到什么程度呢?一小片树林的绿叶就把它遮住了,以至于走到跟前还在问镇在什么地方。
这地方是横着的小,但是竖着的深。竖着指的是时间,最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
这地方虽然小,但却凝聚了精华,有三大名胜:孟获庙、马湖和马湖菜。
说起孟获,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征南蛮,南蛮的领导者就是孟获。马湖就是孟获的出生地。
孟获三兄弟,两个弟弟分别叫孟优、孟节。诸葛亮征南蛮,从今天的宜宾进入昭通,从永善深入金沙江畔的群山之间。这里有的山峰终年积雪,山脚下却出产香蕉这种热带作物。一座山上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不同景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奇特的天气,奇特的天气催生了奇特的物产。高山森林中物产丰富,毒蛇出没,一些植物也有毒,遍地色彩鲜艳的蘑菇大多有毒。同时猛兽出没,湿气能腐蚀人。诸葛亮的军队对这里非常不适应,历尽千辛万苦,七擒孟获,总算收服了当地蛮夷。
一般都认为七擒孟获的事情发生在云南,但是孟获的老家在四川。和永善、巧家隔着一条金沙江,这边就是四川省雷波县。马湖镇在雷波县的东南面。这里山高路远,状况不可捉摸,所以自从三国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一直到《明史》,才又重新出现。明朝在这里设置马湖府,管辖范围包括大凉山南段大片地方,和今天的乐山接壤。
康熙皇帝削三藩的时候,清军将领信永善率军从屏山、石龙进入云南,迂回到永善、巧家,一路招降当地少数民族,当地彝王组织军队加入清军。这些地方第3次进入历史。
历史涉及到很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地方年来比较平静,动乱和战争比较少。这也使得少数民族年来一直在这里安居乐业,而不像北方的草原民族经常迁徙不定。
据说,孟获庙是三国时候就建成的,那时候孟获还没有去世,建庙的目的是纪念他们归顺蜀汉。马湖这地方潮湿,雨水比较多。就算是没有下雨的天气,也经常云雾缭绕。庙宇是建在水中央的小岛上,湖水蒸发,更增加了湿气。历朝历代的彝族同胞们,守护着孟获庙,庙宇破了,重新修缮,孟获三兄弟的雕像褪色了,重新描绘,木头的雕像腐烂了,重新雕刻。这年来,整个庙里的每一部分不知道被换了多少次。但是庙宇的风格,雕塑的风格,规模的大小,还一直保存着。而地基的石头,很有可能是三国时代留下来的。
湖心小岛不大,除了这个庙宇,也没有多少空余的地方。据说当初建庙宇的时候,特意在马湖的湖心堆积了这个小岛。庙门常年敞开,走进门,里面就是高大的三尊雕像,这就是孟获三兄弟。他们穿着古老的民族服装,其中一条手臂露了出来。三尊雕像在三个方向,大门对面是孟获,左边是孟优,右边是孟节,色彩鲜艳,面容逼真。如果闭上眼睛,你就很容易想象到三兄弟正在讨论着什么。但是讨论的内容不是战争,因为庙宇和雕像都是在南蛮归顺了蜀国之后建造的。那之后,孟获三兄弟除了派兵帮助诸葛亮打仗,自身并没有经历什么战争。
马湖镇是一块山腰上的小平地,平地加上周边的缓坡也不足10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很高,站在平地的边缘就可以看到金沙江对面的山川峦岳。孟获三兄弟就在这绝对高度上,守护着自己的子民,从三国时候一直到现在。
孟获的子民本来叫夷族。红军万里长征的时候,他们的首领和刘伯承结为兄弟,给红军让出了道路。之后国民党当局举刀问罪,这个民族的很多头领受到非人的折磨,有的凄惨死去。
而毛主席认为夷字有歧视意义,因此改名为彝族,据说因为组成这个字的部首有米有丝,代表最高领袖对这个民族丰衣足食的期待。
年来的历史就浓缩在这个湖心小岛上,这座灰色的庙宇里,在这三尊雕像身上。在每年的彝族节日里,附近的彝族人民都会到小岛上来,对他们年前的民族首领顶礼膜拜。
年来的历史就浓缩在这个湖心小岛上,沉淀进马湖的粼粼微波里。马湖是大凉山末段一座山的群峰之间的洼地积水形成的,一共有大小两个湖,当地人称为大海子、小海子。大湖占据了山间平地的绝大部分,属于高山湖泊,常年气温较低,出产冷水鱼。当然跟北方的冷水鱼相比又不一样。马湖冬天基本不积冰,更多的时候是在湖边有一些被波浪荡碎的小冰块。
马湖镇就在湖边上。临水而居是一种少有的乐趣,自己撑着船在湖里游荡,或者晴天里把船停下,任太阳把自己晒得慵懒,更是一种少见的乐趣。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湖泊修建了农家乐,马湖镇被打造成了旅游小镇。但是被利用的基本上是自然风景,而那深邃的历史渊源基本没有体现出来。
一座山上有一个湖泊,这是很神奇的。更奇特的在小湖里。小湖面积不到大湖的二十分之一,水比较浅,湖心最深的地方四、五米。遇上天气干旱的年份,这个湖就会消失到只剩下一汪潭,等到雨水多了又重新还原。湖水消失的时候,底面上会长出一种水草,湖面还原的时候,这种草继续长大。当然事实上也不大,采摘下来一般只有5公分长左右,顶部是尖的。这种草叫马湖菜,有像鱼身上一样的黏液,也有鱼腥味。
当地人在秋天丰水期的时候,潜入到湖底去采摘马湖菜。因为是水底作业,一个人一天采不了一公斤。采摘的时候要带空酒瓶,采上了就放进酒瓶里。这样马湖里的水和马湖菜一起装进瓶子,拿出水面之后密封保存。马湖菜不能单独保存,也不能用其他地方的水泡着保存,否则就会变味,而且很快腐烂。
马湖菜的做法非常简单,这正应了《舌尖上的中国》那句话:名贵的食材都不需要过多的烹饪。烧一小锅清水,放上一点猪油,放上一些盐,水开了之后,把酒瓶的密封盖打开,马湖菜连湖水直接倒进锅里。再次烧开,满屋子都是略腥的鱼香味,就可以盛起来食用了。汤是淡绿色,略带黄,马湖菜漂浮在水中,像蝌蚪一样慢慢游动。喝这种汤,会感觉香味渗入全身每一个细胞,会食欲大增,会比平时多吃一碗饭。吃一次,可以回味一辈子。
据说马湖菜在其他地方没有出产,从古到今各种食谱也没有记载过;而且采摘很困难,产量很少,所以非常珍贵。但是20年前我去买的时候,一瓶才3元钱。现在可能涨价上百倍了。就算现在有钱的人不少,但是就那么点产量,说全网没人吃过也不为过。这种菜也被彝族人做药用,主要是舒筋活络,据说治疗血栓很有效。
马湖作为一个山间小盆地,宁静而优美,四季风声猎猎,是值得住一晚上的地方。但是地处很偏远,不管距离西昌还是宜宾,都是多公里,而且半山腰的公路蜿蜒曲折,身旁就是万丈深渊,非常吓人。近年来修建了高速公路,除了隧道就是桥梁,桥梁最高的有四五百米。不管是开车还是坐车去,最好别往窗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