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4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托举着“问天”实验舱直奔寰宇,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为了保障此次任务顺利成功,在文昌发射场上,一群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系统工程师”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各个系统各个岗位,为任务组织实施进行质量监督和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职能特殊、作用关键,加之工作标准高、技术要求严,他们也被称为发射场上的“总体部”“智囊团”。近年来,这支团队名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博士。他们为了任务成功,坚守岗位,废寝忘食;他们为了发射场核心能力提升,在重大科研项目中披荆斩棘、登攀超越;他们面对挑战冲锋在前,攻克难关稳镇幕后。
这批“80后”和“90后”的青年博士,在“追星逐月”的同时,亦散发出“航天报国”的熠熠星光。请跟着记者的镜头,认识这支文昌发射场的最强天团,感受“问天”问天的背后,中国航天乘风破浪的青春气场。
晏政39岁测发电测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负责测发电测总体岗位。
主笔撰写了发射场加注发射阶段推迟发射策略,为推进发射条件下快速捕捉发射机会、实现大型氢氧火箭首次零窗口发射提供决策支撑。
孙乐园31岁控制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空间工程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师。
在某型号任务中曾组织排查了伺服机构工作异常等故障难题;编写了液氧煤油加注诸元计算软件,有力支持了推进剂精准加注。
程阔31岁测量系统博士助理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测量系统系统工程师。
参与文昌发射场光纤中继RF系统建设,提升航天器在厂测试质量效益。
王建37岁数据处理系统博士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信息与通信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数据处理系统行政主管。
致力建设发射场代码托管云平台,推动文昌发射场软件正规化管理迈上新台阶;推进文昌发射场安控辅助决策软件项目指显软件合作开发,实现跨单位区间优势互补。
赖育网39岁数据处理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火箭飞行事后遥测数据处理、事后遥测预处理、软件测试系统工程师。
在火箭飞行遥测事后处理中引入了缓变参数等多种数据源融合处理功能,提高了缓变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刘健32岁数据处理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应用数学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火箭飞行事后外测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工程师。
针对一箭多星发射任务轨道预报需求,优化改进航天器初始轨道解算方法,使中心计算机报轨精度极大提高。
张东玖38岁地面设备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塔勤厂勤系统工程师。
致力于发射场测发地面系统建设与装备环境适应性研究,石墨烯增强复合涂料技术等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发射场防腐蚀工作。
叶欣37岁低温加注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市政工程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
致力于新一代运载火箭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总体设计方案研究论证,在长七首飞任务中解决煤油温度分层重大故障。
肖岭36岁低温加注系统博士工程师
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担任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
从事通信保障和装备可靠性分析评估研究工作,曾主持并参与历次任务中交换机板卡排障、软件故障归零等多项故障处置。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何玲、毛星翔、张征宇
编辑:魏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