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有很多,有的在心里沉淀,有的在窗外飘荡,而那一次我的乡愁在路上。正值国庆佳节,车轮载归程,太阳晒乡愁。
一路追逐……一路慢摇……平日里成都到西昌六个多小时的车程那次足足走了十五六个小时,从西昌到有着“川滇明珠”美誉的会东又花了十多个小时,倒也让我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十来年,头一次有足够的时间细品一路的风景,足以是一次难忘的归途。
十月一日清晨,成都还在被毛毛雨洗礼,可我的思绪已在太阳下乱飞。车轮在路上“狂奔”,朝着故乡的方向驶去。城市、高楼,繁华渐渐被甩在了身后。回家的心情十分美丽,可到了高速路口,看到一长串堵在入口的车辆,心情变得有些凝重,这将注定是摇摇车的速度。
果不其然,一路上都是走走停停,即便是走也像蜗牛一样缓慢。平时车速快,也没有留意窗外的风景,这倒好,没了速度与激情,可以静下心来欣赏一路的景致。
路过雅安时,阴雨绵绵,使得拥有“三雅”之美誉的它更加朦胧,虽然在高速路上看不到雅雨、雅女、雅鱼,但一眼过处也能感受到雅安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气息。茶香飘远,清新怡人。
穿过几个长长的隧道,太阳光仿佛被隧道里的灯光牵了进来,把漫长的等待缩短了许多。越靠近隧道口太阳光就越亮,像有了一丝金黄照射进来,那便是凉山——我故乡的阳光。出了隧道,山上、田地间、河里全是金色阳光,暖暖地照着。
天空变成了蔚蓝色,偶见几朵调皮的云彩在风的带动下雀跃,大渡河上更是美景相迎。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得有些发绿,山上的树披着深绿色还未转黄的秋衣,正应那句“青山绿水”。
有了阳光,旅程不再那么寂寞,服务站里的浓浓香味飘散开来,触碰着我的味蕾。店家的叫卖声,地道的西昌口音,串成了乡愁。由于道路拥堵,车难以进站所以只能停在路上,店家也知道情况,便直接在车前叫卖为乘客提供方便。
我点了一份“羊肉米线”,就着在高速路上趴着的长龙和窗外的美景,品味着乡味,感受那高山流水的美韵。
土豆,云贵川都叫“洋芋”,这里的洋芋别具一格,由于凉山独特的自然气候,种出来的土豆非常优质,淀粉含量高,口感很好,吃上一碗“洋芋坨坨”,嘴角久久都能挂着那股带着泥土的清香。
这里虽是半路超市,但也能看到凉山的特产,苦荞茶、牛肉干等摆满了货架。心已进故乡,身却依旧还在路上。
下了高速便是美丽的西昌,有“月亮之城”之美名,拥有着古老彝族文化的城市,一座沐浴在阳光下的城池。由于到西昌已是凌晨一点,无法再向会东靠近,只得寻一宾馆安放一下身躯和灵魂。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吃了一碗家乡菜,枕着邛海的风,秋天的月色,在故乡里安眠。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赶着从西昌到会东的大巴,打邛海边走过,看着蓝色的水域美得像一块铺设在西昌城外的蓝色地毯,与天的蓝相呼应。
邛海边散步的、开直播的、拍照的都融入了邛海的风景里。风起时,水波荡漾与岸边的一切形成一副诱人的动感图。没有拥挤的车流,恐怕我也很难有心思捕捉它们。
回头,车缓缓行驶,还是很慢……一直到家似乎都没有快过,好像这节日的氛围比以往浓重了许多。
汽车在县与县之间的山路上行驶,车喇叭的长鸣穿透了大山,回音告诉它:别催促,已经很快了。阳光透过路边的松树照射下来,好像极力想把它的温度传给久别的游子。怎奈,慢吞吞的车速让人感觉在车里有些闷热,不想再需要它的温暖。
夕阳无限好,我终于进入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川滇明珠的怀抱。太阳懒懒地从山头往地平线移动,累了一天的它想熟睡在黄昏里。
这时县城的灯火陆续点燃,把小小的县城照得通明。天空的角色也换了,明晃晃的月亮高高升起,星星眨巴着眼睛与之作伴,这星空还是那么扰人心智,恨不得想躺在草地上仰望它的容颜。
追着太阳,花了平日两倍的时间终于把故乡的炊烟挂上了眼帘。
路还是那条路,城还是那座城,速度改变了人在归途中的心境。一次又一次的来回,似乎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但那次国庆回家的经历较为难忘,像刻画在脑海里深深的乡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约作者:浦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