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双管齐下把公益当做事业来做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长江商学院也交出了一份凝聚智慧和温度的长江答卷。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长江扶贫案例系列第七篇——“四川精准扶贫项目”。
自年成立之日起,长江四川校友会始终铭记着“积极奉献社会”的公益理念。为贫困山区产业扶贫,他们有智慧。在“仁寿县黑猪扶贫项目”里,他们将山村的劣势变为优势,让村民依靠山区的自然条件发展黑猪养殖业,使得当地村庄经济得到长效发展。为彝族失学女童助学,他们有远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对于失学女同的救助,他们没有采取传统的“给与”式帮扶,而是让失学女童得到宝贵的教育,并引导她们回馈社会。四川校友会以智慧公益的方式,集结企业家的中坚力量,协助四川共同走向脱贫致富的美好明天。
01教育扶贫:60名大凉山彝族失学女童,不花一分钱踏入校园“木兰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在国内,由于自然条件上的限制,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部分贫困地区还保留着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导致贫困山区还有大量无法接受教育的女性存在。据统计,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2/3以上,四川省凉山彝族深度贫困区尤甚。年,四川校友会副会长梁春燕推荐了“女子班”公益项目。四川校友会经过多次会议、实地调研,最终成立“长江四川校友会西昌木兰班”公益项目,并决定以助养女童学习的方式,让她们不花一分钱就能走进校园,使她们能心无旁骛地在学校度过整个初中。年9月18日,“长江四川校友会木兰班”在西昌市绿荫学校得以正式开班。西昌市绿荫学校创办于年,是一所经西昌市教体科局批准的民办公助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校共有32个教学班,中小学生共计名。之所以选择在绿荫学校开办木兰班,是因为学校里彝族学生占比达99%,且90%的学生来自凉山州深度贫困县。这里有大量无法被人看见的失学女童。木兰班项目的发起人之一,长江四川校友会副会长梁春燕介绍说,“木兰班接收的学生,是地处大凉山深处特别偏远地区的平均成绩不足60分,12岁到20岁之间的女性,她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甚至孤儿,以及服刑人员子女,她们的家庭子女多,负担重,收入低,父母普遍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她们时刻面临教育、健康、成长甚至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在“长江四川校友会木兰班”开班仪式上,四川校友会向木兰班捐赠人民币万元。捐赠的资金将用于木兰班60名女童初中三年最基本的学习费、生活费、住宿费、服装费和体检费上。木兰班的成立,对于难以走进校园的失学女童,有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它为一群家庭经济最穷,自然条件恶劣,文化基础最差,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女孩提供了一个可以脱离环境,心无旁骛的教育环境,给了她们更好的教育体系,给了她们改变个人命运最好的平台和机会!至目前来看,女孩子们爆发出来的学习精神和珍惜机会,改变命运的决心,很鼓舞人,学校老师也是立志“低进高出”的教育目标,这已然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收效很好。“未来,我们希望能将木兰班推动进正常的教育体系中去,能让更多失学女童进入到学校里接受教育。”在将来,凉山州“看不见的失学女性”一定会越来越少,而长江商学院四川校友会对于失学女童的教育推动项目,也会继续向前。02
民生扶贫:
贫困村庄靠养猪实现自我造血
除了教育,民生也是长江商学院四川校友会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