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昌十日bull泸山邛海 [复制链接]

1#

自青山机场向东南方向行驶约三十分钟,穿过城区5公里后右转,沿盘山公路上行百余米便驶达目的地。

宾馆位于泸山半腰位置,林木掩映,错落有致。我的住所位于三号楼三楼东侧,标准间,地毯铺地。放下行李,习惯性地走向窗子;夜色中,一面巨大的明镜横陈眼前,映衬天际,我知道那便是邛海了。对岸灯光奕奕。

初登泸山是在早餐过后,清晨八时,泸山笼于云端雾里。夜雨过后,茂木滴翠,繁花竟妍,空气格外清滋。住在泸山半腰,似乎就不必用登字,用逛可能更为合适。虽然只睡了四个半小时,但却没有半点旅途劳顿和疲惫之感,米海拔之上拾阶,说来或许有些夸张,却似如履平地。

泸山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昌城东南位置,海拔米,古刹十余座,皆依山势而建,随形就地。其中以光福寺最为宏大和悠久,寺内的地震碑林系我国四大碑林之一,两千年树龄的九龙汉柏享“巴蜀树王”之誉,另有乾隆年间铜铸古钟重约吨余,成为光福寺的奇特景致。

光福寺前身为飞梁寺,唐武德九年(公元年)毁于匪患。公元年,峨眉僧人慈忍览胜至此,不忍离去,遂募化重建,名曰“大佛寺”,后因宪宗皇帝久病之妃梦后朝拜而愈,遂赐名“光福寺”。

伫立寺前,俯瞰便是邛海,极目远眺,大凉山似在咫尺。不觉让我又想起莫高窟,当年乐樽和尚因见对面三危山金光跃动,遂驻锡凿窟造像,才有了敦煌今日。

莫非僧人慈忍当年也曾观见到大凉山的异象?文献没有记载。但确有明朝状元杨升庵曾夜宿于此,且留有“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诗句,现书于寺门前的照壁上。或许彝族兄弟的火把就是那所喻之异象吧!

三教庵是泸山又一奇观,不同于武夷的三教共于一山,泸山是全国仅有的三教共于一庵之地,其毗邻光福寺而建,出光福寺北侧边门即可登至。佛道儒三师端坐于供台之上,在这里普渡善施,同瞰众生。

庵前照壁上书有“松风水月”四个柳体大字,指的庐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和西昌的月明,却尽诠邛海泸山之风土和情致。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则错落于泸山半腰位置,民族大义和民族团结在这里彰扬和铭记,成为泸山的又一景深。我忽然意识到,这泸山共的,除了佛道儒,还有主义。

在这里,人们不仅同得修心养性省身之幸临,也昭示人们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和矢志。自然与文化在这里辉映共熠,宗教和主义在这里兼容并蓄。不同于三教庵里供奉的文昌、老君和孔子,这里没有领袖,只有英*、人民和道义。

定是自然的造化,还有人文的体恤,不仅在光福寺和奴隶社会博物馆建有观景平台,就连宾馆院落以及楼台房顶也辟有揽胜之地。事实是,即便在山路石阶,每每登上一定高度,只要没有林木遮挡,回首便可将邛海尽收眼底。

邛海又名邛池,海拔米,属史前断陷湖,距今万年历史。但其建成湿地公园却是近六、七年间的事,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至于其之前的样子,我无从亲历,或如我现居地淄博所辖的文昌湖旅游渡假区之前身——萌山水库:鱼养过度、餐棚无序、绿被疏植。邛海位置,泸山东临便是。

与其说邛海位居泸山脚下,不如说它就含在我的窗子里。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望一望邛池,看一看是阴是晴,抑或阳光还是烟雨,以及湖面上的轻舟逶迤和大凉山的云升云起。邛海每年都会有帆船比赛,只是我来的有些迟,自然是错过了。但只要不是雨天,总有轻舟在水面划出曲线,悦动涟漪。

事实上,我在西昌的这几天里,绝大部分的雨都是下在夜晚,无论多云还是晴好,晨起总是清新和明丽。邛海东、南、西三面为群山环抱,只北面与城区接续,由此成就了西昌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景致。置身岸边,看水映天色,会山含水意,坐看云起。

山水就是如此,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形影相随,嫣然一对情侣。有时激越如瀑布湍流,有时温婉如碧湾浅溪,彼此或远或近,或高或低,不离不弃。泸山和邛海就这样坚定地依偎着,在高原的微风里私语,在季候的温润中洋溢,在钟鼓的和鸣和星月的辉熠中相惜。

公元二〇二一年九月一日于?净沙草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