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考档案西昌攀枝花科普基地考察 [复制链接]

1#

西昌攀枝花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考察

近日(.12),成都科普研究所由副所长林绍韩带领的考察小组一行4人对西昌、攀枝花的几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进了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考察行程多公里,考察组先后对西昌琼海湿地公园、*冰玉展馆、玛瑙城、格萨拉地质公园、二滩水电站及其展馆等进行了实地走访。由于考察组事先没有跟各个基地联系,因此整个考察可谓明察暗访。因此实地考察活动获得更多真实的情况,收获颇多。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企业自建,如我们考察的二滩水电站展览馆;二是旅游景区顺带搞动植物地质科普教育,如格萨拉。当然还有民营的,*府自建的,但不在此次重点考察走访范围内。

在西昌,我们重点考察了琼海湿地公园。琼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外地人门票55元,本地10元),西昌人民用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经验值得推广。他们用湿地的各种植物,逐级净化生活污水,最后流入琼海(多个生态污水处理厂)。利用实地建设污水处理厂的优势在于:一次性投资建设,后期投入少,污水自动处理程度高,人工管理负担轻。

湿地公园计划建设6期,目前完成3期,全部竣工后,湿地公园将完全包围琼海,全面保护。周边居住区也已全部搬迁,对湿地公园起到了足够的保护作用。但琼海仍然存在明显的污染,水质大不如前。但愿全部建成后,此现象可以有效改善。

然后我们又抓紧时间考察了凉山州的特产-*冰玉。在廖会长家看到了大量*冰玉原石和成品,经过座谈,进一步了解到了*冰玉的真实身份:与*和田玉相似,但更有优势,因为四川*冰玉不含汞镉铅等重金属,反而还多了一些珍贵的元素:金银铂铱,且含量高于已知的玉石品种。廖会长也是一位科普作家,四川*冰玉的发现者和推动者,*冰玉的发现可谓给四川和凉山州做出了巨大贡献。所谓*冰玉,其实大部分都是白色的,部分存在*色,与和田玉及其相似,但比和田玉在成分方面更胜一筹。但*冰玉开采目前已全面禁止,因此我们也无法进入开采区考察。

经过长时间的烂路与弯道的颠簸,行车8个多小时我们又来到格萨拉地质公园考察,该科普几次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在盐源县附近,道路艰险,年游客稀少,景区内地质参观资源有限,管理人员对科普教育基地申报立项一事竟然豪不知情,出乎我们的意料。由于游客稀少,很多工作人员皆已回家,但管理者还是让我们进入景区观察了一下。实地了解,我们认为这个地方作为地质公园显得非常勉强,科普教育的实际开展匮乏。

随后我们又转战二滩水电站。这个水电站可不好找,因为是保密部门,导航上是没得的,我们不得不一路问询当地人。所以几经挫折才找到水电站,但是电站本身是封闭区域,有武警部队驻扎,闲人免进。而其展览馆却远在5公里外,据称已荒废两三年,里面没有管理人员。但展览馆建设得却不错,上下两层,面积多平方米的展馆摆放着各类图片,它们记载着二滩的成长史。但可惜无人管理,门外落叶一地,屋内蜘蛛网乱结。想这里偏僻,一般游客也无兴趣来参观。我们参观时,恰遇到一群本地青年涌入,他们说到江边烧烤。

总的来说,我省南边的几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有搞得出色,也有整得一塌糊涂的。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科普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且利用度不高。一些基地的管理者自己也不知道被批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根本没有开展。

因此,我们觉得,省级科普基地管理应该从源头加强,不仅要严格把关审批程序,更要不时派专家组考察组对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参照期刊年审的形式,各个基地的运营也应接受年审。而年审最好的形式就是实地考察调研。

此次,考察活动圆满结束,获得了大量一线真实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提出更科学的科普基地管理策略。

(成都科普研究所:供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