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诗与远方,如今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把对云纺的热爱和真挚的情感都写在了文章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俊总的故事......#谢谢你们陪伴云纺85年#
云纺,神一样的存在
文创事业部总经理李俊
第一印象:云纺的大
从重庆来昆明云纺工作已是八年有余,但这仅仅是85岁云纺的十分之一。年5月,在被告知外派时,只说云纺是一个很大的批发市场,接机的同仁行至昆明南二环高架桥时指着不远的几栋高楼说那就是云纺,一栋红色高楼顶上很醒目的挂着“云纺商业区”招牌。上班第一天,同事带着我第一次走进云纺时说,三个红绿灯范围内都是云纺的地界。后来资产管理处同事用谷歌地图从环城南路的云纺商业区、老海路边的云纺仓储区,沿西昌路到普吉路的云纺蓄电池厂、王家桥纺织厂还有郊区嵩明厂区,总共亩地、60万平方米建筑,都是云纺的资产版图。
第二印象:云纺的Low
见过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大概都这样。但云纺却是除了国际商厦、东南亚商城、装饰广场、家乐福正常经营外,东区四栋楼还有针纺楼、袜子交易区10多万平米商场一片凋零与衰落,空置的建筑物从破旧的围档露出其悲壮。后来就听说了很多年11月30日前后昆明螺蛳湾惊心动魂的故事。
牌坊前乱糟糟的几家包子米线店,国际商厦广场上几个类似蒙古包的火锅店,还有偏僻街巷里卖老年服装的临时摊,很多车上贴“买东买西到云纺商业区”的广告,成了曾经车水马龙批发商业最后的遗存与叙事。
第三印象:云纺的老
刚到云纺的前几个月,常常见到很多七八十岁退休老职工拄着拐杖结队到工会反映诉求,甚至有争吵。每周三次云纺澡堂开放时,特别是冬天好多老职工早早来到澡堂门前坐在小板凳上烤太阳聊天,洗澡票是0.10元。与商业区一墙之隔的三个老小区里都有苍蝇飞舞的公共厕所,早医院只医院标识,见证着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大企业办社会的优越福祉与正在拆迁的残垣。
正是从最初云纺印象里的徜徉与思考,云纺带着我和我们一步步发现的了云纺的美与善、韧与强、大与小、老与新。
-年,公司审定的上海霍普《云纺商业区规划改造方案》打开了新云纺未来之窗,日新月异,蜕变重生。
刚来昆明新认识本地朋友时,我说在云纺工作,好多人很惊诧云纺还活着。后来很多本地政界、学界、文学艺术界、商界朋友再来云纺时,他们欣喜云纺变化的手笔。
年我们筹建云纺博物馆期间,从大量的文献中发现了云纺的历史宝藏,成为云纺新的话语逻辑。云纺是抗战催生的报国赤子,是改写云南纺织业的先驱,是工业文明的样本,是昆明传统中轴线上的商脉传奇,是延续人间烟火的乡愁。
年云纺八十周年时,董事长首次提出的“百年云纺”,成为云纺人新时代愿景与使命的共识。
即使岁月蹉跎了我两鬓斑白,我还是喜欢爬上云纺的最高处看云卷云舒,喜欢不同时刻拍出晨曦与晚霞里云纺变幻的光影,喜欢三月赏云纺樱花的婀娜,喜欢六月品云纺蓄电池厂园区(原M60园区)紫薇的含蓄,喜欢偶尔去纺织厂抚摸五万锭生产线的沉默。当然,我最喜欢与团队小伙伴们在昆明海拔最低的办公室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每天夜幕降临,和无数的游客漫步云纺东路,五彩的霓虹灯,盎然的花草,街头的歌手,时尚的奶茶和咖啡馆,一家挨着一家的米线店、小面馆、火锅店,还有几十家酒吧的热烈与火辣、博物馆的端庄秀气、剧场的时尚文艺,交响出一部云纺谣。
千年前,这里是滇池的湖岸,所以叫螺蛳湾;多年前,这里已有玉皇阁的香火和凤凰的传说;8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云纺和裕滇;30年前,这里是云南商海旗舰。这里每一寸土地每平米店铺,都蕴含着灵气与神性,生生不息。
不论是圆通寺还愿,还是鸡足山祈福,最高的神祇莫过于走正道、行大义。如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我之于云纺是过客,云纺之于我是长路和恩情。
云南,曾经的诗与远方,如今云纺已是家园。有一天,当我离开时,这里必是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