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王云袁敏摄影报道
“山上有烟,山上有烟!”4月3日中午13时许,西昌市百花深沟一处执勤休整点,打火队员尔古史布惹的对讲机里传出急切了的呼声。
“起来了,上山。”刚刚躺下休息的尔古史布惹呼地一下腾起,大嗓门一吼,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10余名打火队员立即起身,带上铁锹、喷雾器等工具向山坡的烟点冲去。在现场采访的川报观察记者也随打火队一同上山。
截至4月3日17时,已实现明火扑灭的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火场未发生复燃。火灾扑救已全面转入清烟点、守余火阶段。
队伍不散,人员不撤。包括百花深沟在内的6个片区,余名打火队员保持24小时全程值守,对过火区域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打响烟点歼灭战。
值守:山高坡陡,拔点突击队攻难点
26岁的尔古史布惹来自西昌市四合乡团结村,这已是他在百花深沟执勤点的第二个战斗日。4月2日早上7点,来自西昌市四合乡等6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的余名打火队员挺进百花深沟,分区分片负责这片位于泸山背面过火山林的烟点清除。
刚冲出位于山脚下的执勤休整点,尔古史布惹便看到了远处山坡凹地里腾起的阵阵青色烟柱,“快点,不能让它燃起来。”
队员们加快了脚步,沿着先前在灰烬中踏出的通道一路小跑前进,四周随即腾起一长串呛人的灰烬。
要到达位于半山腰上的烟点并非易事。山坡陡峭,大火过后已成光秃秃一片,难以找到爬坡的着力点,踩上厚厚的浮土和灰烬一不小心就会脚下打滑。沿山坡攀爬,记者每前行一步都感到吃力。
经过20多分钟的攀爬,队员们终于赶到烟点,一堆未燃尽的朽木是起烟的“元凶”。
操起铁锹和钢耙,甚至有情急的队员脱下外套扑打,朽木和周边可燃物被敲碎分解,喷雾器再跟进洒水浇灭。
不到2分钟时间,一个新烟点便被迅速消灭。山坡急行*,紧接一阵猛动作,一些队员直接累瘫在地。
“这山太陡了,上山作业实在不容易。”西昌市人武部副部长罗明,是百花深沟执勤点打火队总指挥。
罗明介绍,为消灭峭壁上新发的烟点,从4月2日下午开始,打火队紧急组建了由7名退伍老兵组成的突击队,带上攀岩绳和砍刀、喷雾器等工具,重点开展对步行难易达到烟点的拔点作业。
后援:爱心汇集,保障力量同步进山
“大家辛苦了,盒饭来了!中午12点30分许,两辆私家车顺着山路开进了百花深沟执勤点。车上,是一盒盒热腾腾的饭菜。提上饭菜,吴霞热情地招呼着刚从山上轮换下来的打火队员。
蒜台肉丝、回锅肉、炝炒莲白、凉拌*瓜,两荤两素,再加一盒白米饭,还有煮熟的鸡蛋,这是西昌义务送餐团队为打火队准备的午餐。
“都是我们自己厨房今天现做的,菜品保证顿顿都不重样。”美蛙鱼头火锅餐厅、特色饭店、小田坎家乡菜……西昌森林火灾发生后,西昌的多家餐饮店结成公益联盟,每天义务为火场奋战的队员做饭并送餐上山。
“吃饱吃好才有干劲,正好我们可以为此出点力。”瞿成燕、冯晓勤、刘科菊……在百花深沟崎岖的山道上,还有太多西昌志愿者穿梭的身影。
通过多个志愿团队的接续支援,送进山沟里的,远不止一份份精心烹制的饭菜。
成件的饮用水、补充能量的轻便食品、经过清洗后的新鲜水果、打火队员山间过夜用到的保暖衣物……在百花深沟的多个执勤点,都堆上了充足的后勤保障物资。
在这个被大火吞噬的山沟,还有更多的后援力量在此集结。多辆机动通信保障车在执勤点架起了卫星天线,保证现场指挥通讯畅通;多套小型发电设备被搬运上山,保障各执勤点的电力供应。
消灭山腰上的烟点后,尔古史布惹和队员们返回了执勤点。来不及清洗那张已成黑炭的脸,尔古史布惹将一盅递过来的温热茶水一口喝下。
茶水,是73岁的百花深沟村民段朝福特意为打火队员送来的。“家里的房子这盘保下了,多亏了这群年轻娃儿啊。”老人说。
各方携手,守护一座山。在大量物资进山的同时,不属于这座山的垃圾也被及时清运。空水瓶、塑料袋、饭盒……在百花深沟值守,罗明要求队员们将每一份垃圾及时收集,再通过清运团队转运下山。“再等几年,这片山又会绿起来了。”罗明说。
全景图↓↓↓请把手机横过来看
众志成城扑灭大火,这座山水城相连的城市,经历严重森林火灾后,在晚霞的余晖下没有了火光和烟雾。远处经历劫难的泸山和邛海湿地、西昌城一片宁静。4月3日晚19:30摄于西昌
来源:川报攀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