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为展现全省教师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致敬“最美造梦师”策划报道,聚焦5位一线教师优秀代表。他们中,有的来自三代为师的“教育世家”,有的是扎根大凉山的教书育人模范,有的是退而不休默默奉献的老教师……让我们跟随记者与这些优秀教师面对面,了解荣誉背后的初心故事,一起向“最美造梦师”致敬!
“教育世家”*文才:
一家三代五人,扎根凉山教育
*文才,81岁,小学美术教师,全省首批特级教师、首批“教育世家”入选者。*文才妻子易淑萍,小学语文老师(已去世);*文才大女儿*涛,中职礼仪高级教师,全省优秀教师;二女儿*静,幼教老师,全省特级教师;外孙李盛锋,中学英语教师。
“对于我来说,家庭聚会中让我最期待的,就是全家人一起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今年27岁、就职于西昌市兴胜中学的李盛锋老师,来自一个三代传承的“教育世家”。61年光阴荏苒,他们一家三代5人,扎根凉山教育,诞生两位省特级教师和一位省优秀教师。
今年已过耄耋之年的*文才是李盛锋的外公,这位被誉为“大凉山上传播美的人”,早在年就被授予了全省首批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从年成为凉山州昭觉县一名美术老师,在大凉山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工作37年间,他获得无数荣誉:省劳模、全省十大优秀园丁、享受国务院*府津贴专家……年退休后,*文才并没有停下脚步,“退而不休”是他对自己退休生活的注脚——退休后的他积极参与省、州、市中小学幼儿教师教学技能辅导培训,为近百所州市县学校美化校园艺术墙,为多部民族教材绘制封面插图。
*文才的妻子易淑萍,和丈夫一起在昭觉县从教近30年。艰苦的执教环境,并没有让这对夫妇丢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妈妈不但一直支持爸爸的工作,自己也默默无闻地干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提到已于年去世的母亲,二女儿*静满是怀念,更感骄傲。*文才夫妇30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让两个女儿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向往并先后走上教师岗位。
大女儿*涛,目前是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礼仪高级教师,获得全省优秀教师、凉山州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从教33年,她在中职学校的礼仪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样拥有33年教龄的二女儿*静,扎根学前教育,作为凉山州机关二幼教师的她,先后获得全省特级教师、首届幼儿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她积极参与“一村一幼”的建设,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挥洒着激情与汗水。
最让*文才感到欣慰的是,教师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三代。年7月,大女儿*涛的儿子李盛锋在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他最爱提到的是外公、外婆、妈妈、姨妈对他的影响。“如今,我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美,教师就是带着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是让孩子们拥有更有意义的一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雨瑄)
“知心姐姐”王丽英:
以真心真情,陪学生走好青春奋斗路
王丽英,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她不仅是学生的知心大姐姐,还是不断挑战人生高峰的追梦者。年1月获第七届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年12月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说起自己的工作,王丽英用一句玩笑概括。不过,这确实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整理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定资料、点对点和学生聊就业意向、为困难应届生争取求职创业补贴……9月,王丽英又忙碌起来,她所负责的班级进入学院最后一年,学生的未来发展仍是她思考最多的问题。
6年前,研究生毕业后,王丽英成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行*秘书、宿管、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专家……作为一名辅导员,王丽英时常身兼数职,时常深夜被学生打来的电话惊醒。
“这个班一共有43名学生,90%以上来自‘三州’地区。”该校级通信技术二(93)班是王丽英印象深刻的一个班级。家庭贫困、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差是该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是一个让很多辅导员“望而生畏”的班级。“但我不怕,我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此后的时间里,从班干部的选拔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从早晚自习到主题班会,从周日晚讲评到特色主题活动,王丽英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提升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和家乡的命运。
毕业后,该班不少学生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工作,还有同学考入当地事业单位。如今,很多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为当地通信行业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辅导员,王丽英始终不忘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在她看来,这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去年底,王丽英代表全省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81位辅导员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一等奖,这也是目前全省参加该赛事的最好成绩。“过程中有过忐忑,有过不自信,但学生的鼓励成了我的力量。”王丽英表示,这不仅仅是她人生的一次挑战,也是她和学生共同进步、互相激励的一段宝贵经历。
“作为一名辅导员,就应该以真心真情,陪学生走好青春奋斗路。”今年30岁的王丽英,未来的路还很长。她表示,将继续用爱的目光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陪伴学生快乐成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邓翔沣)
育人模范高维荣:
这里需要我,这里的孩子需要知识
高维荣,凉山州昭觉县民族中学教师。她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创新教法,每届所教学生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她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结对帮扶,效果显著。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9月开学季,高维荣是高三(1)班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同时由于同事生病还负责教导处工作。再忙,高维荣还是那么充满激情、风风火火。
年,19岁的重庆妹子高维荣从南充外国语学校毕业后,怀揣着对神圣职业的美好向往来到昭觉县。那时的昭觉县,工作、生活、教学条件都比较差,但看着教室里一双双对知识无限渴求的眼睛,高维荣心中涌起强烈使命感:这里需要我,这里的孩子需要知识!
为了山区民族教育事业,高维荣放弃一次次外调机会。年,高维荣把远在重庆的父母接到昭觉县,一起生活至今。
多年来,高维荣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到期末,会给孩子们买牛奶、请县外的孩子们聚餐;每逢节假日,会让母亲为孩子们做好吃的;每次去外地出差,会给孩子们带礼物。
年10月的一天,高维荣在课堂上讲到壮观的雅西高速公路时,却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这时,她脑袋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何不带孩子们到山外去看看,让孩子们真切地体验现代化的交通呢?于是向学校报备后,年彝族年放假期间,她自己出资,带6名家庭贫困的孩子到成都、重庆等地开展“山外看世界”活动,让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树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
面对辍学的孩子,高维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年春季学期,原本勤学好问的小年(化名),在课堂上经常恍惚走神,性格也逐渐孤僻起来。再三追问下,得知小年的父亲去世多年,现在母亲也不知去向,他面临辍学。“妈妈不管我了,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不想读书了!”小年伤心痛哭。高维荣搂着小年说:“目前你没有能力改变家里的状况,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必须得读书!今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来供你上学!”从那之后,她主动承担了小年的生活、学习等费用。后来,小年以优异成绩考上省级重点中学。在她的努力下,班上没有一个孩子辍学。
结合学生实际,高维荣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研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全国普通高考中,连续5年全省一类模式第一名均在她任教班级。(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江芸涵)
优秀校长李蓓:
为教师搭发展平台,为学生奠未来基础
李蓓,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曾获全省第十二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荣获全省第十三届“五四奖章”、全省名校长、第三届“中国好校长”、成都市“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9月6日,成都市实验小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