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近日,《求是》(/14)刊发了中国气象局*组书记、局长庄国泰的署名文章《努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全文转载如下。
努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庄国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气象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刻认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重大意义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气象灾害种类之多、分布地域之广、发生频率之高、造成损失之重,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据统计,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保障人民安全福祉中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人民冷暖记在心上,想人民之所需、急人民之所盼、解人民之所难、保人民之所安。这是气象部门践行*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任务,是*的根本*治立场和鲜明*治本色在气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然而,气象灾害却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之一。据统计,近30年来(—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灾害、67.6%的因灾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是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这表明,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对于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需要我们有效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财产损失,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韧性,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顺利推进。这是气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气象部门应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筑起的重要保障。
图为年6月3日零时17分,风云四号B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将与年12月11日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组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观测数据将广泛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灾害天气预警、气候预测服务、生态环境监测、通信导航安全等领域。其所搭载的快速成像仪是世界首台昼夜高频次成像仪器,可提供公里×公里区域的1分钟间隔多谱段连续观测,对台风、暴雨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更加灵活、精密。中国气象局供图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科学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要求。气候变化不仅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当前国际*治、经济、外交博弈中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仍在持续,影响加剧,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强度明显增强,气象灾害的多发性、突发性、极端性日益突出,对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治经济社会安全和发展的影响愈加凸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特殊战略意义,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自身演变规律,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同时聚焦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扛起大国责任,发挥气象作为,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二、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深刻内涵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气象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凸显了气象防灾减灾在气象工作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功能和定位,也寄托着*中央对气象工作的殷切期望。准确理解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深刻内涵,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早”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基本前提。尽早,关系到气象灾害能否“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关系到我们能否以防为主、寓防于治、未发先防,关系到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要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提高预见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目前,我国能提前38分钟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比“十二五”末提高了16分钟;气象预报逐步从传统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拓展。
“准”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根本要求。准确,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生命力所在。气象预报报得准,气象防灾减灾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各级*委*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支撑,应急处突才能有力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是一个长期的艰难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快气象科技创新、织密气象灾害监测网、强化数值预报技术攻关、健全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体系,努力做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预报报得准、服务零失误。目前,我国已建成由近7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部天气雷达、6颗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的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全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9%;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70公里。
“快”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关键所在。快速,是气象防灾减灾对预警信息发布速率的具体要求。发布快,才可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反之,就会贻误战机,导致气象防灾减灾效益“大打折扣”。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努力实现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目前,我国已建成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终端服务矩阵,汇集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可在5—8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初见成效。
“广”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现实需要。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大,涉及领域多,应急处置关联性强,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