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专家刘*连 http://m.39.net/pf/a_9392357.html楚天都市报特派记者张皓周浩王永胜
通讯员吕道凯李康李寒剑都鑫鑫视频剪辑:何婷海报制作:朱睿怡
“10、9、8、7、6、5、
4、3、2、1,点火!”
今日(24日)凌晨4时30分,
“长征五号”一飞冲天,
护送“嫦娥五号”探测器,
开启了期待已久的探月之旅。
00:36
火箭飞行约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圆满成功!
这是“胖五”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
第二次应用性发射,
将运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至地月转移轨道,
实施我国首次
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它的目标是
采集约2公斤月球样品并送回地球。
这是中国的第六个月球探测任务,
它意味着人类时隔44年,
将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
而上一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还是年苏联的月球24号。
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嫦娥五号的发射,
意味着我国有望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
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快看,火箭点火起飞了!”
今日凌晨2时许,楚天都市报记者提前来到文昌发射场附近的淇水湾海滩时,只见上百顶帐篷沿着海边栈道一路排开,更有数以百计的游客在栈道上来往穿梭着,民警已经将附近的机动车道封闭,只允许游客步行数百米进入海湾。
不远处文昌发射场高大的发射塔架,在璀璨灯火的照耀下,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环抱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耸立在海面上。头顶,一团一团的白云,在漫天的星光下,和着滚滚的海浪声,像棉花糖般轻轻飘过。
“快看,快看,火箭点火起飞了!”凌晨4:30分,在帐篷里星夜守候的宣宣激动地尖叫了起来。8岁的他来自海口,昨日放学后,父亲驾车带着他前来观看发射壮观场面,今日天亮后,还得驱车返回,赶上早读。
火箭升空后,人群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一些还在帐篷里熟睡的游客,被同行人员揪了起来,鼎沸的人声,盖过了不停拍打着海岸的浪声。
发射场五公里开外的龙楼镇上,川香人家餐馆的玻璃门震动了数十秒后,恢复了平静。“我们都习以为常了。”餐馆员工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发射的时候,她都会听到轰隆隆的震动声,这次因为是夜里,感觉更加明显。
而发射场内的指挥控制中心,又是另一番紧张忙碌的景象。
就在点火前的十分钟,指挥员不时凝视着时钟,听取各操作手报告的每一个环节,做出决断,发出口令:“十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发射时刻的到来,指挥中心的各种测试监控记录适时显示。
“...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一声令下,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电钮。火箭发射塔立即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震颤着大地,只见长征五号尾部喷出烈火蓝焰,直冲云霄。
这轰隆声,由小变大,似惊雷响彻夜空,数十秒后,待火箭没入云霄,声音才逐渐消散。
文昌航天发射场内外,那些翘首以盼嫦娥飞天的人们欢呼着,目送腾空而去的火龙,心潮像淇水湾的海浪一样,汹涌澎湃。
迟来三年的发射
“嫦娥一号”13年前在四川西昌发射时,湖北十堰籍航天人李智斌是阵地总体工程师;如今,身为海南文昌发射测试站站长,发射场的主要运营管理单位负责人,他肩负将“嫦娥五号”安全送上月球的重任。
“嫦娥五号”的探月之旅,颇有一番曲折。
中国探月工程设计了“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目标。“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执行绕月的工作。从地球上发射探测器,把月球探测器发射到月球轨道,围绕月球近距离探测,收集信息,为后面的两步工作做准备。
“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执行了工程目标的第二步——落月。相比绕月,落月更加复杂。卫星携带的月球车要安全登陆月面,进行月面的探测和高清摄影,为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数据。
“嫦娥五号”则执行第三步“回”。月球探测器着陆后,要在月球上进行月壤采样,再从月面自主起飞,与月球轨道上的轨道器对接,携带着2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面。
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这最后一步,也是工程目标最复杂,关键动作最多、最难的一步。”李智斌解释,此前探月工程受运载火箭的限制,只能先发射到地球的停泊轨道,经过多次变轨,再逐步逼近,最终被月球捕获,到达月球轨道,而这次“嫦娥五号”由“长征五号”将这个8.2吨的探测器,直接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
另外,探测采样返回,需要上升器带着样品,从月面自动发射起飞,很有难度。如果顺利起飞,上升器将回到月球轨道,与等候在那里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这对测控精度要求极高。对接完成后,上升器中的样品转移,由返回器带回地球,过程十分复杂。
“这是一次迟来三年的发射,我们期待已久。”李智斌感慨万千。按计划,年11月,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就要运载“嫦娥五号”执行任务。但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失利,使这一计划推迟了三年。
为什么选在凌晨发射?
“胖五”发射嫦娥五号为什么要选在凌晨?航天科普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设计师钱航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是便于奔月轨道的设计。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一样,都属于深空探测,这一类型的任务在火箭发射轨道设计上,要考虑到地月相对位置关系,因此相比通信卫星等发射任务,约束条件更多。
二是减少太阳活动对于嫦娥五号的影响。
据钱航介绍,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来说,是非常复杂和麻烦的,爆发的太阳风会干扰电子信号传播,影响地面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操控。
按照现有的凌晨发射窗口,“胖五”在飞向太空时,地球正好把太阳光遮住,可以避免过多太阳辐射对“嫦娥五号”产生影响。
三是夜晚的天空云层更少,有利于信号的传播。
“胖五”发射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整个过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天气条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云层过厚,可能会阻碍电磁波的传播,影响地面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
钱航说,凌晨天气状况比较稳定,基本不会出现突然的天气变化,有利于“胖五”发射。云层更少,云层更薄,这样的条件更有利于信号的传播。
四是为了方便观测。在凌晨发射“胖五”,可以更好地利用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对观察到的发射情况做出总结。
由于凌晨整体的环境亮度比较低,运载火箭飞向太空时,喷射的火焰会显得更加耀眼和突出,有利于地面的光学和测量设备跟踪目标,收集相关信息。
我们一起通过秒视频
看懂嫦娥五号探月任务
↓↓↓
02:19
一起祝福嫦娥五号能够成功登月!
△央视新闻为“嫦娥五号”设计的虚拟形象
部分内容综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