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又名高山杜鹃,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在凉山彝族地区以“耐寒、鲜艳、坚韧”所著称。在成昆铁路之巅的喜德车站派出所,有这样一位女所长,她就如索玛花一样,用坚韧和柔情、忠诚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铁路人民警察的责任与使命。
今年47岁的商榕是整条成昆线唯一一位女所长,也是凉山历史上第一位铁路派出所的女所长。年来到喜德车站时,商榕的亲人朋友曾劝过她,这个工作不是女人做的,又苦又累又不受人待见。商榕没有犹豫,事实上,从穿上这身警服那一天起,她已经做好了迎接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喜德车站派出所管辖成昆线82.公里,管内共有69座桥梁,隧道47个,涵洞个,车站10个,铁路沿线涉及8个乡镇,34个村组,16所学校,中学5所,小学11所,设4个警务区。辖内铁路是开放式的,没有防护栏,这意味着牛、马、羊随时可能会上道行走,而且铁路沿线的村庄多、学校多,村民、孩子上道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几个“成昆之最”:最长隧道沙马拉达隧道,安全隐患比其他路段高;海拔最高的红峰站,自然环境最恶劣;辖内三处呈麻花状盘山铁路展线,桥隧涵洞占总线路的三分之二,交通条件最差;7个站不通公路,沿线居民贫穷,治安环境最差。
新环境新岗位,会有多少未知的突发事件接踵而来,一个女人能否应付,商榕没有想太多。线路治安工作千头万绪而且刻不容缓,看起来都是些小事,却件件关乎铁路运行的大事。站上岗位就代表着投入战斗。
商榕那股不服输的劲,很快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她也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她总说,我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会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线路工作就是车站派出所最常态化的小事,为了全面掌握辖内的真实情况,一年里,商榕有80%的时间下沉到线路上。无论是暴晒的高温季还是泥泞的阴雨天,无论是铁路沿线的小村庄还是偏远的山区,只要有工作,她都跑在第一个。辖内彝族老人多,她便用彝汉双语耐心讲解,有村民不理解,她便反复做工作。两年多时间,商榕用脚步丈量山路,把辖内的大小村落全部走遍,鞋子坏了好几双。令她欣慰的是,山区彝族同胞的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安全事故不断减少。
车站广场、售票厅、出站口同样是商榕的工作岗位,这些地方的治安形势复杂,时有小摊贩叫卖、无票冲站、交通混乱等行为。为了维护车站秩序,商榕联合多部门,加强车站、交管执法力度,全面净化铁路沿线治安环境,管内治安形势平稳创历史新高。
很多人都说,商榕很厉害,开会从不用讲话稿,介绍管内的情况清楚详细面面俱到。商榕却说:“并不是我比谁强,而是这些工作每天在做,做得多了自然就了然于胸,脱口而出了。”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所长,一直以来,商榕时刻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各项工作。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业务工作,只有自己先学、先懂、先会,才能更好的引领和带动民警干好各项工作。在她任职期间,全年未发生1起危行案(事)件,大牲畜上道,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5%。
“我绝不当‘甩手掌柜’,我把我该做的、能做的都做好,就无愧于肩上的警徽了。”
“喜德车站派出所就像一个大家庭,商榕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这句话来自所里的民警口中。21名民警,每个人心中的商榕,都是不同的。
“她是个工作狂人,好像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可以从早忙到晚。”
“她刚来的时候,我觉得她对我们严厉,后来才发现,她对自己更严厉。”
“刚开始还不能理解她,慢慢的,就喜欢上她了。”
……
“严格”是几乎所有人都提到的字眼。
“不严不行!”商榕还记得,刚到派出所的时候,看到派出所的绩效考核都快成倒数第一了,她比谁都着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派出所的现状。
年12月底至年2月,每天处理完日常工作,商榕便对比派出所现状,逐个业务部门对照修改,每天加班到凌晨。终于,三个月的试行和修改,派出所绩效考核从每月的后三名慢慢上升到中等水平。民警每个月多了两三百块钱的工资,大家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但商榕的目标并不只是这一点,她更希望的是,自己带出的队伍,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强将。她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方针,不断强化队伍管理,以“专业化、多样化、精兵化、务实化”的教育训练来磨炼队伍。一年的时间里,青年民警李晓鹏、刘俊男先后迅速成长为刑侦治安组警长,独立办案的同时成为智能枪库管理“一把手”;刘慧林成为演讲比赛能手和内、外宣工作传播使者;冯园园成为线路管理好管家和网络安全守护者…
对待工作,商榕是严苛的,她不讲情面,敢说敢做,生活中的她,就像一位知心大姐,把大家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
她初到派出所的时候正是12月份,天气寒冷。她发现,民警们在派出所从来不洗澡。了解情况后才得知,简陋的浴室漏风,冬天洗澡很冷。除此之外,她还发现民警办公室没有取暖设备,派出所内没有警营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材短缺。
为此,商榕争取了公安处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并协调地方,改造浴室,更换了热水器,为民警购置电热毯,还为民警争取到了洗衣机、消毒碗柜、电饭锅等生活用具。所里的辅警工资低,她也在生活上帮一把,把自己的福利让出来分给大家。所里的年轻民警,大多来自天南地北,他们远离家乡来到凉山,不懂地方习俗,走村入户时常常遇到困难,商榕便在工作上传授经验,在生活中给予照顾。两年多的时间里,很多民警都说,在商榕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今后开展工作大有帮助。
“来到喜德所,真切体会到了艰苦所队一线干部民警的苦和乐、忧和虑,看到了“丑小鸭”也能变“天鹅”的希望之路,坚定了拼搏向上、勇争一流的信心、决心,当然,我也收获了先后在岗的21位民警的信任和理解,今后的工作,希望我们能继续相互支持,开展好各项工作。”
9月29日下午5点,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商榕和所里的民警来到沙马拉达乡,想拍摄一条视频“小广告”帮助这里的村民把花椒卖出去。沙马拉达乡的花椒种植正在形成规模,花椒又香又麻,但是因为没有宣传,花椒的销量跟不上。眼看着收回家的花椒卖不出去,村民们心里很着急。
天空下着雨,商榕和民警在雨中拍了半个多小时,身上的衣服从里到外全部湿透。但没有一人躲到伞下,直到拍摄成功。
交通不便,给彝区脱贫致富带来了阻力。喜德派出所的辖内,有7个站不通公路,沿线的小山村因为交通原因经济落后,大部分青壮年离乡背井打工挣钱,留存驻守的多为老人小孩。如何让成昆铁路上的绿皮慢火车变成山村经济的“快车道”,商榕费了很多心思。
凉山彝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这里也是商榕的故乡,她热爱自己的民族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老乡们实现致富梦。走村入户过程中,她看到老乡的土豆卖不出去,便联络西昌自己居住的小区居民来购买,等大家选剩下的小土豆,她照单全收。遇到孤儿生活困难,她和所里的民警捐款捐物资助。
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商榕每天的工作,便是和铁路打交道,铁路最大的便利,是运输往来的人和货物。喜德火车站,每天有两趟慢车从这里经过,车上大多是沿线做生意的村民。他们肩挑背驮,把家里的土特产背出大山售卖。更偏远的山区,山货走不出大山,更变不成钱。
“这里虽然贫穷,但这里是全国彝语标准音之乡,这里有漫山遍野都是索玛花的小相邻,有厚重的彝族漆器文化,有正在打造的花椒基地,有原生态的鸡猪牛羊,这些都是可以提升经济收入的有利条件。”
那么,铁路如何助力当地脱贫致富呢?
从打造一节喜德的专属车厢开始。有了这个想法后,商榕找到了喜德县扶贫开发局,也得到支持的回应。这节专属列车,主要的功能是把喜德推出去,从车厢的内饰布置到音频内容,都要具备喜德特色。这里就像一个小型的推介会,推出的是喜德的文化脉络、旅游资源、农副产品。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既然有推出去的,就有请进来的,后续还可以把适合喜德经济发展的项目引进来,让当地的老百姓在家门口挣钱,为凉山的脱贫奔康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