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博物馆馆长讲述西昌山火中的文物保卫战火焰
TUhjnbcbe - 2025/5/10 15:0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https://m.39.net/disease/a_u6j1j6c.html
在四川西昌泸山景区,有一座著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它是我国的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发生森林火灾,山火蔓延泸山风景区,逼近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和光福寺等多处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受到威胁。最危险时,火线离博物馆围墙只有80余米。馆内收藏彝族文物多件,其中件国家珍贵文物,一件宋代的漆皮甲可谓是镇馆之宝。山火威胁,是先撤人还是先转移文物?件文物及有关资料,该先带走哪些?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馆长邓海春向记者讲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文物“保卫战”。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馆长邓海春接受采访中国首个民族博物馆差点毁于山火馆长急得3天只睡了不到10小时据西昌发布消息,4月2日12时01分,四川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取得重大战果,明火已全部扑灭,转入清烟点、守余火、严防死灰复燃阶段。邓海春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馆长。看到明火被扑灭的消息,邓海春总算松了一口气,山火蔓延的三天里,他总共睡了不到10小时,“守护好这些文物交到下一代手中,这是我们的使命。”这座位于泸山半山腰的博物馆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有余件馆藏文物及有关资料,对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用邓海春的话来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彝族人的精神家园。”自博物馆年建成开放以来,接待了数十万中外游客。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邓海春表示,博物馆地处邛海景区,泸山上的林木繁茂,加上西昌风干物燥,一直面临着防火压力。为了防患于未然,博物馆周边都种植的是大多是不易燃烧的树木,每年还会组织人员清理周边地表落叶。这次山火发生前,还请当地专业的扑火队员清理出了50米的一条隔离带。接到人员撤离通知先将部分文物撤回库房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文物然而,3月30日突如其来的这场山火,成为建馆35年以来遭遇的最大威胁。对于每一个火情发展的时间点,邓海春至今记得很清楚。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发生森林火灾,山火蔓延泸山风景区,“当天下午5点过,我们接到西昌森林火灾指挥部要求人员撤离的通知。”邓海春回忆,当时火线离博物馆还比较远,“我们想的是,先申请暂缓撤离,先把文物搬进库房。”紧急闭馆并疏散人群后,邓海春开始监控火情并观测风向,同时安排将展厅内的多件文物撤回库房,“我们博物馆50多位工作人员几乎全部出动,先把博物馆迎火面展厅内的珍贵文物撤回库房,其中定级文物以及部分比较精美的文物全部打包装箱转移到库房。”“一开始吹南风,对我们威胁不大,31日凌晨2点左右,风向突变,开始吹北风。”邓海春一夜未眠,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物馆馆长讲述西昌山火中的文物保卫战火焰